安平縣振超金屬絲網制品廠
電 話:0318-8098104
傳 真:0318-7716645
手 機:13021477773
安平縣將要打造中國馬城了 | |
點擊次數: | |
去年10月,國際馬聯(FEI)耐力達標賽在安平滹沱河畔舉行。 安平縣大子文鎮的張舍村,喬志剛的馬場里養著他的80多匹馬,還有30多匹養在北京延慶。阿拉伯馬,汗血馬,純血馬,老喬熱情地向訪客展示心愛的良駒,不過,馬場里最讓記者注意的卻是馬圈的圍欄。 眼下,安平縣正全力發展馬產業,打造“中國馬城”,而安平更為人所知的稱號,一直是“絲網之都”。看準時機,把多年養馬和經營絲網的經驗結合起來,喬志剛生產的新型馬圍欄,已經有一萬多套賣到北京。 絲網之都將如何建起中國馬城?近一年來,京津冀乃至全國的馬產業圈子,都把目光投向了安平。 轉型路上殺出“黑馬” 安平是衡水最北的一個縣,距雄安新區50多公里,滹沱河自西向東貫通全境。傍晚時分,干涸的河道上塵土漫天,一支來自內蒙古的馬隊每天在這里跑馬訓練,已經兩個多月了。 馬隊負責人是一位資深馬術教練,他告訴記者,他們的目標是在半年后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馬術比賽中,為河北省拿下有史以來的第一枚金牌,“讓安平馬在全國打出名氣!” 去年8月,中國馬業協會在安平建立了京津冀中心訓練基地,在此之前,利用一個偶然的契機,安平連續舉辦了兩次中國馬會的品牌賽事,現場觀眾都達到十幾萬人之多。“剛到安平,滹沱河賽道就讓我們眼前一亮,都是平坦的沙地,沒有石塊石子,非常適合賽馬。”中國馬會民族賽馬委員會秘書長王志剛說。 安平要建中國馬城!起初,這讓“玩馬”多年的喬志剛頗感意外。喬志剛馬場的規模在安平是頭一號,但除了像他這樣因為興趣養馬、賣馬的一些馬場主,安平在馬產業方面并沒有太多基礎,很多方面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安平的名片是絲網,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轉型,是近些年安平絲網產業一個始終不變的關鍵詞。特別是在雄安新區設立后,毗鄰保定的安平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顯得越來越迫切。“相較之下,馬產業是文化、旅游產業,也是健康、綠色產業。”王志剛說。 馬產業,成了安平產業轉型之路上一匹半路殺出的“黑馬”。 北京馬有了新家? 延慶是全國馬產業的聚集地之一。不僅周邊地區,遠在西部的新疆、青海等地買主都來延慶采購馬匹。不過,近幾年,受政策等因素影響,延慶的馬產業經營者也開始面臨“疏解”課題。“除了政策因素,一些馬場也存在污染、手續不全的情況。北京的土地又是寸土寸金,馬產業的成本越來越高。”西部馬術促進會常務副會長蘭軍說。 安平發展馬產業的雄心壯志讓蘭軍十分振奮,“跟安平縣政府接觸之后,我感到安平對馬產業非常重視。我聽說北京已經有人過去了,跟縣里簽訂了協議,要在安平落地。如果一切順利,未來不光延慶的,可能順義、平谷,乃至全國的馬產業經營者都可能向安平聚集。”在安平,記者參觀了已經開門迎客的中國馬文化博物館,博物館的原址正位于延慶。 幾乎“白手起家”,在幾次辦賽大獲成功后,安平馬產業揚鞭奮蹄,邁開了前進的步伐。安平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梁濤介紹,安平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馬產業領導小組,制定了跨度超過10年的馬產業發展規劃,先后與“中國馬都”錫林浩特、“天馬之鄉”昭蘇縣締結友好城市,一批馬產業重點項目也已開工:34公里長的滹沱河河道將完成植草綠化;占地4300畝的安馬大營中包括了4萬平方米的馬文化演藝大廳;安平還計劃建立馬術學院,培養自己的馬術運動人才…… 要建馬城先聚“馬氣” 中國馬文化博物館詳盡介紹了漢墓壁畫漢王出行圖和胡服騎射等安平歷史上的馬文化積淀,今天的安平想要實現打造“中國馬城”的豪言,需要做的還有很多。王志剛認為,雖然安平喬志剛這樣的馬場主養的馬合計也有上千匹,但數量還是“太少”,“要建馬城,馬當然得多。養的馬多了,就有人賣鞍具、賣服裝,賣草、賣料,才能形成產業鏈。” 怎么讓馬多起來?王志剛表示,首先得不斷讓賽事落地,形成常規。這樣,賽馬有了長期駐扎在安平的需求,馬的主人就要在當地租馬房。到時候,養馬規模漸漸擴大,中國馬城的輪廓也會越來越清晰。 |
|
下一篇:絲網產業如何養活一個縣的 | |
上一篇:心善也不要泛濫 | |